2025年10月10日晚间,一则消息震动了中国饮料行业: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之女、现任董事长宗馥莉,已于9月12日正式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董事职务,相关决议已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程序。
这距离她2024年8月全面接掌娃哈哈,仅仅过去了一年零一个月。
此前,她还深陷“家族斗争”,与三名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大打出手,为何刚刚平息没多久的她,为何又提出离职了呢?
2025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名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和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爆发矛盾。
2025年8月,中国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该资产,禁止宗馥莉转移或抵押。
随后在9月26日,香港高院进一步驳回其上诉,维持冻结令。
展开剩余82%更让事情复杂化的是,“非婚生集团”成员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
尽管宗馥莉已通过遗嘱公证继承了该部分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但这一纠纷的审理尚未彻底终结。
与此同时,比家族斗争更加严峻的是娃哈哈集团内部的战略分歧和商标之争。
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矛盾交织而成的,在应对家族内部矛盾,宗馥莉还没有登临董事长之位时,还意识不到集团内部的尾大不掉。
可当其担当重任后才发现,庞大的娃哈哈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股权结构。
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集团的核心商标“娃哈哈”归属集团所有。
而宗馥莉仅持有集团29.4%的股份,国资股东——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也就是说,在那种股权结构下,任何关于“娃哈哈”商标的重大使用或转让决策,都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宗馥莉并无单方面决定权。
而宗馥莉又有着强劲的战略之心,准备带领娃哈哈走年轻化、功能性饮品饮料的路线。
而这一决议,自然遭到了“元老们”的否决。
公开信息表明,自2024年8月全面接班以来,宗馥莉就开始大力推动娃哈哈的组织架构重构、经销商体系调整、品牌年轻化转型,强调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
她曾劝退或调整了多位老臣,削减了部分合作多年但业绩不佳的经销商,引发内部反弹。
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家族企业新老权利之交必然面临的一个选择和挑战。
年轻执掌者希望通过战略创新,迎合年轻人以扩大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老一辈管理者,更希望守护已有的护城河,不愿冒险。
正是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交织,最终导致了宗馥莉选择了辞职。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此次辞职的核心原因,是有些“商标使用不合规”问题。
而说到娃哈哈这一品牌,其实宗馥莉一开始就有些想抛弃的意思。
在其看来,一方面娃哈哈品牌有些陈旧,不太容易凝聚年轻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娃哈哈品牌交织的股东太多,不太容易执行自己的战略发展。
早在2024年1月,宗馥莉曾尝试将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至其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那一转让在5月被搁置,实质上已流产。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宗馥莉不得不提前布局自己的战略。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时,宗馥莉就通过其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已经开始悄然布局新的品牌“娃小宗”。
并申请了包括“宗小哈”“娃小哈”“娃小宗”在内的50多个商标,部分已进入初审公告阶段。
2025年5月,娃哈哈官方账号甚至还发布了“娃小宗”无糖茶新品,释放出品牌转型的信号。
但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头,后来在多方利益的角逐下,娃小宗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作为女强人的宗馥莉,加之其又有着清晰的战略发展路径,最后只能选择辞职,以开启其新的战略版图。
宗馥莉的离开,标志着娃哈哈正式进入“无宗氏”时代。
目前,集团总经理一职已由体系内高管许思敏接任,董事长职位暂时空缺。
而“娃小宗”品牌则可能成为宗馥莉下一步独立发展的核心平台,主打年轻化、功能化饮品,聚焦电商与新零售渠道。
从当前选择上看,以文史君之见,还是比较支持宗馥莉的战略的。
因为所有的饮品,几乎都是针对的年轻人,年轻人市场才是最值得做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才有未来。
对于宗馥莉而言,“娃小宗”其实也并非从零开始。
此前,她已经通过宏胜集团,掌控了19个生产基地、104条生产线,具备独立产能。同时,关联企业已接管部分娃哈哈销售网络。
不过,“娃小宗”的发展之路也充满了挑战。
相关调研显示,超过七成消费者认为“娃小宗”名称拗口且有“山寨感”,情感上难以替代“娃哈哈”。
而对于宗馥莉的选择,宗庆后的三弟宗泽后在朋友圈表示:
“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她)还是欠缺了一些。”
读者们,关于“宗馥莉与娃小宗”,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发布于:山西省启远网-股票新手开户-配资世界网-短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