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最近去银行看存款利率了吗?我昨天刚去建行办点事,一看那利率,心都凉半截。”“咋啦?不是说定期挺稳的吗?”“稳是稳,就是太低了,三年期才1.25%,五年期也就1.3%,感觉放银行都不如放钱包鼓点劲儿。”
这段对话,估计不少人最近都能感同身受。以前想着存定期能吃点“利息饭”,现在这一降,真就变成“喝口汤”了。咱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事,看看这利率调低到底意味着啥,咱普通老百姓该咋打理钱才更合适。
一、利率一降再降,钱“睡”银行越来越划不来
这回降这么多,主要是央行下调了MLF利率,也就是银行借钱的成本降了,银行跟着就把存款利率调低,目的嘛,就是让企业贷款便宜点,好让资金流进实体经济。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落到咱老百姓头上,就是“存钱没啥甜头”。你放银行一年,通货膨胀一来,利息连菜价涨幅都追不上。
展开剩余74%二、三年还是五年?别被数字骗了眼
很多人看着五年期1.3%,比三年期高0.05%,心想时间长点赚得多。但仔细算算,这点差距其实真不大。举个例子,十万元存五年,利息是6500元,平均每年才1300块。要是三年期1.25%,三年后再续存一次,说不定利率又涨回去了,灵活得多。所以说,现在这种行情,真没必要为了那0.05%的差距把钱锁五年。万一哪天急用钱,提前取还要按活期算利息,那可真亏大了。
三、大额存单和特色存款,可能更划算
不过也别灰心,银行的“变通招”可多了。比如有些银行的特色存款产品,三年期利率能到2.2%左右,比普通定期高不少。一般要求存款起点是二十万元或者更高,但有些网点也会推出优惠活动,门槛没那么死。你要是手里有点闲钱,不妨多问问客户经理,看看有没有那种带保本、能提前支取一部分的产品。有人说,“哎呀我不懂那些复杂的理财产品。”其实真没那么难,关键是别懒,问清楚风险和锁定期,别光看利率。
四、钱不一定非得“睡”在银行里
咱得承认,银行定期确实安全,可安全往往也意味着收益少。现在不少人开始考虑其他稳妥点的方式,比如国债、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像国债,尤其是三年期、五年期的储蓄国债,利率一般在2%到2.4%之间,还能提前转让。再比如货币基金,像余额宝那类,虽然收益每天变,但比活期强,流动性也好。当然,如果手里资金量大一点,也可以分散操作,一部分做定期,一部分投点低风险理财,既保底又灵活。关键一句话: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
五、利率低,也能倒逼我们学会理财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波降息其实也不是坏事。过去很多人觉得“钱存银行最放心”,但现在利息太低,就逼着大家去了解更多理财方式。有人学会了基金定投,有人开始关注养老理财,还有人干脆去还房贷。说实话,现在的金融环境变化快,哪怕只是多看看理财知识,长点心眼,也比一味存定期强。
而且利率不可能一直降,总有一个平衡点。未来要是经济企稳,银行间竞争又激烈,利率也可能慢慢回升。所以不用太悲观,关键是现在别一股脑全锁死。
六、那咱现在到底该咋办?
如果你是保守型,追求安全,那就分散存。可以把一部分钱放三年定期,再拿一部分做短期理财或货币基金。要是你资金量大点,可以考虑大额存单或者特色定期,问清楚利率和取款条件。如果你年轻,收入稳定,那更建议学点理财知识,做长期规划,比如养老储蓄、指数基金定投,都能跑赢1.25%的定存利率。
别小看这些“细水长流”的积累,理财这事,关键不是谁赚得快,而是谁能稳住心。
七、最后聊两句心里话
现在大家一提存款都叹气,其实挺能理解。物价涨得快,利息降得快,存钱越来越像“心理安慰”。但理财的本质不是求高收益,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把风险和回报搭配好。别盲目追热度,也别只认死理,关键是要活学活用。以后看到利率调整,别光皱眉头,多想一步:“这对我手里的钱意味着什么?”这才是真正会过日子的人该有的思路。
发布于:江西省启远网-股票新手开户-配资世界网-短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