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常德日报
沃土上的幸福教育密码
——西洞庭管理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丁慧 章琴/文 王明睿/图
这个时节的西洞庭管理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这片土地上的农业丰收交相辉映的,是一场更为深刻、更令人振奋的教育丰收。
今年,西洞庭一中高考捷报传来,如同一股暖流,激荡了整个城区:60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达15人;一本(特参线)上线116人,上线率35.37%;本科上线251人,上线率76.52%;各项核心数据均实现新突破。
更引人瞩目的是,成绩的“天花板”被不断抬升的同时,教育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也在同步提升。被录取为清华大学、空军航空航天大学双学籍飞行员的侯宇涵,考入浙江大学的文科佼佼者冷静,古筝专业综合成绩排名全省第一的章诩琦……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共同诠释着“拔尖教育与特长教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此外,41名音体美特长生被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学府录取,3名学子投身国防与公安事业,分别入读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南警察学院。这份多元而厚重的成绩单,展现了西洞庭教育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
成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日前,记者走进西洞庭管理区,深入校园,聆听书声,感受笑靥,探寻这片沃土办出“大教育”的深层逻辑。
一中涅槃:深度合作办学后的破局突围
清晨的西洞庭一中,充满活力。高三一班教室里,数学老师唐国群正在讲解压轴题,教学进度与百里之外的名校桃源一中同步。“我们现在的教辅和考试都严格对标桃源一中。”唐国群介绍,“考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线上联合教研,比对数据,精准查找教学薄弱环节。”
这种深度的“同频共振”,源于几年前一场“痛定思痛”后的抉择。面对发展瓶颈,在西洞庭管理区党委、管委的战略谋划下,学校领导班子勇敢打开校门,依托名校资源,与桃源一中的深度合作办学成为破局关键。西洞庭一中选派教师前往跟班学习,桃源一中也派出骨干教师驻校指导,将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带土移植”。
改革不仅向外借力,更注重内部挖潜。学校实施“青蓝计划”,为每位新教师配备资深导师,进行手把手指导。物理教师小张的教案上,布满了她的“师傅”王老师的红色批注。“从课堂引入到分层提问,师傅倾囊相授。这份教案我反复打磨了三稿,过程磨人,但让我成长最快。”小张坦言。学校还大力推行“推门听课”“集体教研”,将教研重心下沉至教学一线。
此外,学校还升级了硬件设施,高标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公寓、空调等,让这里的孩子享受到和大城市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改革的成效,最终由数据和口碑见证。“最让我们自豪的是出现了学生‘回流’。”西洞庭一中党委书记刘中江说道,“今年初一年级原计划招收440人,结果有近480名学生想来我校就读。学生、家长们的高度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幸福全景:从“起点”到“角落”的温暖守护
教育的幸福,从不只限于金字塔尖的荣耀,更该润泽每一段成长的起点,照亮每一处易被忽视的角落。
在西洞庭中心幼儿园,米黄色的崭新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塑胶运动场上,孩子们在足球赛中奔跑欢笑;教室内,省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教师开展儿童心理教育游戏。
民办的美凯幼儿园同样设施一流。奥尔夫音乐教室里,孩子们随着节奏自由敲击乐器,身体摇摆,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金凤完小是一所仅有百余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该校除了不断提升硬件水平外,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该校以校内的常超淼革命烈士陈列馆为依托,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办学,现已成为西洞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午时分,望洲完小的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孩子们捧着热气腾腾的饭碗,吃得津津有味。“太香了,我一餐要吃一大碗!”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笑嘻嘻地说。这顿“暖心午餐”,守护的不仅是健康,更是孩子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学校小学部加上幼儿园,总计不到200人,但是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并没有因为学生人数少而缩水。”学校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
西洞庭中心完小则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缩影。自2021年以来,该校先后成功创建了“湖南省绿色学校”“常德市书香校园”“常德市健康校园”“常德市文明校园”。每年的西洞庭管理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该校代表队在排球和乒乓球项目上更是连续折桂,展现了学子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坚实的投入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1年10月,西洞庭中心完小的食堂(润俭楼)及附属景观工程竣工,总投资639万元,建筑面积972平方米;2023年8月,一栋崭新的二层教学楼(润志楼)及附属项目交付使用,总投资666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此外,学校还有行政楼(润心楼)内部修缮、消防管网改造、校园道路硬化与厕所改造、新建南门卫室、操场及运动场提质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完成。这些持续不断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硬支撑。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祝丰完小、龙泉完小等,所见皆是崭新的教学楼、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孩子们脸上幸福的微笑。
“为了解决乡村就学难的问题,我们所有的农村学校采取了‘幼儿园+小学’配套的办学模式,让这些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9年一站式教育资源。什么是教育幸福?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西洞庭管理区教育局局长李书勤铿锵有力地说。
“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习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刚从外地转学回来的四年级学生孙斌兴奋地宣告。这句童言,是对西洞庭教育均衡发展最朴实、最有力的褒奖。
区域雄心:“家门口”承诺与“十五五”蓝图
“教育幸福是群众幸福的根源,我们西洞庭虽小,但有着将教育事业做大做强的强大定力。”西洞庭管理区党委书记李智勇掷地有声地说,“西洞庭大力发展城区学校的同时,保留了3所农村小学(幼儿园),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虽然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我们也不会轻易撤点。”
这背后,是巨大的投入与坚守,彰显的是教育为民的初心和底线公平的担当。
为此,西洞庭管理区精准施策,打出了一套提振教育质量的“组合拳”,拳拳到位,招招有力:管理区党委、管委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仅将教育议题置于年度工作的核心位置,更通过每年举行的专题会议,直面教育发展中的“堵点”与“难点”,现场把脉,精准开方;同时,以教师节等为契机,常态化举办各类尊师重教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厚植“崇文尚学”的沃土,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这里不仅严格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硬性要求,更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稳定师资队伍。财政全额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为专业成长铺路搭桥;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广纳贤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区针对班主任出台了一系列暖心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班主任的岗位吸引力与工作积极性,激活了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管理区联动公安、交通、电力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整合资源,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从改善通行道路到升级电力设施,从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到净化文化环境,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为师生共同筑起了一道安全、便捷、安宁的屏障,让校园成为社区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面对自身基础薄弱的现实,西洞庭选择“借船出海”,与桃源一中的合作办学被提升至战略高度。管理区在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确保这一合作不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质教学资源“引进来”“扎下根”,使其成为驱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名副其实的“关键引擎”。
擘画蓝图:奋力驶入教育现代化的快车道
立足今日之佳绩,西洞庭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围绕“十五五”规划,一幅清晰的教育发展新蓝图正在绘就——
硬件升级,夯实发展基础。计划将西洞庭一中和西洞庭中心完小的高标准提质改造工程提上日程,通过优化校园布局、全面更新教学设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条件的“硬实力”,为学子们提供更现代化、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合作深化,注入持续动力。与桃源一中的合作将不止步于当前,而是向着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双向交流等更精细化、更深层次的领域迈进,力求将名校的“输血”功能转化为区域教育的“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赋能,开启智慧新篇。直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短板,西洞庭明确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作为未来攻坚的重点方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将迎来一轮全面升级,智能化管理系统将不断完善,旨在以数字技术为传统教育赋能、提质、增效,奋力驶入教育现代化的快车道。
启远网-股票新手开户-配资世界网-短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