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瞎聊一天是一天)
聊一个,“皇汉”深恶痛绝的话题。
——为什么刘备建立的蜀汉是一个残暴且不可持续的政权。
资治通鉴·魏纪里,有一段触目惊心的记载:
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景元四年十月,邓艾趁钟会和姜维对峙剑阁之际,抄阴平小路,登山攀崖,穿过七百里无人区,奇袭江油,一路打进了成都。
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连续下了两道诏书。一道是下个姜维,让太仆蒋显持诏书命姜维放弃抵抗。一道是下给尚书郎李虎,交出蜀汉人口地亩册。
展开剩余86%蜀汉灭亡,光复大汉的最后一丝火苗被掐灭了。这一幕,常令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但如果看了实际数据呢,蜀汉灭亡非但不值得惋惜,反而是百姓之幸,苍生之福。
来,看数据。
截至263年冬天,蜀汉人口一共还有94万人,28万户。
九十四万人属于什么概念呢?
拿东部沿海两个人口大省举例子,山东人口过百万县有25个,江苏人口过百万县有28个。蜀汉人口是94万,相当于一个百万级人口大县。
蜀汉可是一个国,这可是一个国的人口体量。这还不是重点,要命的是看,94万人口上“产”出了什么。
——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94万蜀人养活了10万兵和4万官。平均6.6个人养活1个兵或官,如果刨去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和儿童,起码得是平均三四个人养活1个兵或官。如果从户数的角度去算,就是平均每2个家庭养活1个兵或官。
罗贯中这个人太可怕,他用一本演义小说,掩盖了乱世之下,蜀汉百姓的悲惨与苦难。读三国,有的人看到的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壮烈,有的人看到的是“桃园三结义”的忠诚,有人看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仁德。
与普通人的苦难相比,壮烈、忠诚、仁德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充其量是用无耻且宏大的叙事手法,抹去了黎民之苦。
如果剥开蜀汉“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外衣,蜀汉本质是一个“先军政治体”。
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
从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上看,蜀汉与先军政治体简直完美契合。男女老少一共94万,硬生生征出了10万兵和4万官。人类历史,仅此一例。刘备为了维持这个军事团体,几乎把蜀地兵源压榨到了血线。
从行动目标上,蜀汉与所有先军政治体一样。存在的前提是,必须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这样才有无限扩充军备的理由,用来维护其统治的稳当性。如果没有了“假想敌”,先军政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蜀汉立足的基础是“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它给自己树立的敌人是曹操,而且要循环不断地北伐,势必搞死曹操。
问题是,他能搞死曹操吗?答案是不可能,蜀汉自己心里也一清二楚。但它停不下来,一旦停止,民心晃动,立足统治的根基就动摇了。
就算它能搞死曹操,搞死曹操的结果也只有一个。
——成为曹操。
说这话,肯定有知音朋友不答应。别急,我们捋一捋时间线。
汉献帝是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成为曹操的吉祥物。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驾鹤西去,曹丕篡位,把汉献帝撵到河内郡山阳县,由帝王沦为“山阳公”。此后,汉献帝刘协定居山阳县十四年,一直活到234年。
刘备在献帝退位的第二年(221年),登基称帝。问题是,刘协还活着,他只是被人撵下去了。可是,刘备等不了了。因为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岁。不能再装了,再装就此生无缘大位了。
到这里,刘备撕下了面纱,露出真实的野心。所谓“克复中原,光复汉室”就是一个幌子,跟后来“反清复明”“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就是忽悠一些不明觉厉的傻子,为他们的野心去卖命。
刘备压根就没想帮助刘协恢复汉室,即使北伐成功,干掉了孟德。充其量,历史上多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刘玄德。
如若不然。大汉的皇位应该继续由刘备来坐,还是把汉献帝请回来,再当一回皇帝。
北伐成功那一刻,皇位由谁来坐的问题怎么解决?刘备不坐,底下的人同意吗?
蜀汉是一个很可怕的政权,一点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一个军事团体,它的确很强,跟魏国吴国干了四十三年。可作为一个政权,它邪得令人毛骨悚然。
蜀汉灭亡,并不是刘禅无能,而是刘备和诸葛亮这伙人把蜀地给榨干了。
邓艾偷渡阴平,一队跳崖余生的伤兵残卒,徒步穿越七百里荆棘山路。疲惫之师,区区数千人,兵不血刃拿下成都。
说明什么?
蜀汉真的打不动了,已经没有了任何抵抗的能力,再也征不出兵源了。
早在诸葛亮去世,姜维掌勺蜀汉时,蜀国败亡痕迹已经相当明显,姜维调整了蜀汉在汉中的防御布局,将兵力往回收缩,采取“口袋式”布局,分别屯兵在汉城(陕西勉县)和乐城(陕西城固县)两个关口,保护整个大后方安全。
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姜维“撤围守关”的战略调整,被后人骂的老惨了。说他这一次决定,为日后蜀汉灭亡埋下了祸根。
(刘备最早的策略是,把魏延放在最外围的汉中,撒网式布局,汉中存土不让,必须把魏国入侵抵挡在汉中之外)
放在一起比较,肯定是刘备的思路更强劲。问题是,姜维傻吗?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之所以要缩减防御圈,根本原因就是蜀汉已经被战争给拖垮了,人口和经济已经支撑不起庞大的防御体系。
这个问题,不光是姜维看到了,与蜀国相对友好的吴国人也都看得贼清。
永安三年(260年),吴国五官中郎将薛珝到蜀国买马,他在行程笔记中,记载。
入其朝不闻直声,经其野民有菜色。老百姓饿得,说话的力气都没了,脸色都跟青菜一样是绿色的。
听起来很魔幻,实际上很现实。当今有一国,与蜀汉状况,何其相似。具体是何方乐土,就不点破了。
论国土面积,曹魏比蜀汉大三倍,人口多五倍,人才更是加倍再加倍,综合国力超过蜀国二十倍不止。为什么曹魏迟迟拿不下蜀国,不是曹操无能,更不是刘关张和卧龙凤雏牛掰,而是蜀汉的“先军政治体”实在太可怕。
根本不存在体恤民力,更不可能把人当人看,一切地上附着物都是服务这个军事团体的工具。同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上没有降维打击差距的前提下,蜀汉军队根本就不是一支由人组成的军队,而是一群“洪水猛兽”,人怎么可能在战胜野兽。
这种军事团体配合上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在创业前期确实能够缔造奇迹,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短时间内的爆发力是不可维继的。
一味的武备,一味的口号,是不能当水喝、当饭吃的,迟早会有麻木的一天。
蜀汉先亡,意料之中。责不在扶不起的阿斗,罪不在混世奸雄曹操,而是一个高压税赋兵役的先军政治体,行将就木,人心麻木,轰塌是随时的,就看塌在谁的手里。
PS: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当了二十五年吉祥物,历史上哪一个皇帝,能有命当二十五年傀儡。被迫禅位后,又当了十四年山阳公,下台的亡国之君,哪一个有他命长。
刘禅在位四十年,没有宗族叛乱、权臣乱政、外戚专权、滥杀臣民。蜀汉灭亡时,刘禅五十六岁,被封安乐公,在司马家活了九年,六十五岁寿终正寝。汉家刘皇帝中,除了汉武帝活了70岁,就属刘禅命最长。
在“缺德到冒烟”的司马家和曹家,刘禅退位活了九年,刘协退位活了十四年。以仁义著称的赵宋,亡国之君是什么下场呢?后蜀孟昶,亡国后七天病死。南唐李煜,亡国后四年被毒杀。后周柴宗训七岁亡国,长到二十岁被送上路了。
有些历史,真的不敢想象。
发布于:山东省启远网-股票新手开户-配资世界网-短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